- MySQL的内部组件结构:MySQL 可以分为 Server 层和存储引擎层两部分
- Server层:主要包括连接器、查询缓存、分析器、优化器、执行器等,涵盖 MySQL 的大多数核心服务功能,以及所有的内置函数(如日期、时间、数学和加密函数等),所有跨存储引擎的功能都在这一层实现,比如存储过程、触发器、视图等
- Store层:存储引擎层负责数据的存储和提取。其架构模式是插件式的,支持 InnoDB、MyISAM、Memory 等多个存储引擎。现在最常用的存储引擎是 InnoDB,也就是说如果我们在create table时不指定表的存储引擎类型,默认会给你设置存储引擎为InnoDB
- 连接器:支持多种类的客户端建立连接的工作
- 连接器负责跟客户端建立连接、获取权限、维持和管理连接
- 由于连接对象中缓存了连接信息:所以一个用户成功建立连接后,即使你用管理员账号对这个用户的权限做了修改,也不会影响已经存在连接的权限。修改完成后,只有再新建的连接才会使用新的权限设置。用户的权限表在系统表空间的mysql的user表中
- 连接完成后,如果你没有后续的动作,这个连接就处于空闲状态,你可以在 show processlist 命令中看到它
- 客户端如果长时间不发送command到Server端,连接器就会自动将它断开。这个时间是由参数 wait_timeout 控制的,默认值是 8 小时
- 如果在连接被断开之后,客户端再次发送请求的话,就会收到一个错误提醒:Lost connection to MySQL server during query。这时候如果你要继续,就需要重连,然后再执行请求了
- 长连接是指连接成功后,如果客户端持续有请求,则一直使用同一个连接
- 长连接有些时候会导致 MySQL 占用内存涨得特别快,这是因为 MySQL 在执行过程中临时使用的内存是管理在连接对象里面的。这些资源会在连接断开的时候才释放。所以如果长连接累积下来,可能导致内存占用太大,被系统强行杀掉(OOM),从现象看就是 MySQL 异常重启了
- 短连接则是指每次执行完很少的几次查询就断开连接,下次查询再重新建立一个
- 查询缓存(mysql8.0已经移除了查询缓存功能):query_cache_type=DEMAND
select SQL_CACHE * from t
- 查询缓存往往弊大于利:查询缓存的失效非常频繁,只要有对一个表的更新,这个表上所有的查询缓存都会被清空。对于更新压力大的数据库来说,查询缓存的命中率会非常低
- 一般建议在静态表里使用查询缓存(极少更新的表):系统配置表、字典表
- 分析器:如果没有命中查询缓存,就要开始真正执行语句了
- 语法分析;语法分析;语义分析;构造执行树;生成执行计划;计划的执行
- 优化器:优化器是在表里面有多个索引的时候,决定使用哪个索引;或者在一个语句有多表关联(join)的时候,决定各个表的连接顺序
- 执行器:开始执行的时候,要先判断一下你对这个表有没有执行查询的权限,如果没有,就会返回没有权限的错误
- 如果有权限,就打开表继续执行。打开表的时候,执行器就会根据表的引擎定义,去使用这个引擎提供的接口
- bin-log 归档是Server层实现的二进制日志
- Binlog在MySQL的Server层实现(引擎共用)
- Binlog为逻辑日志,记录的是一条语句的原始逻辑
- Binlog不限大小,追加写入,不会覆盖以前的日志